从农田到餐桌,康师傅这条全生态链如何
在康师傅食品安全研究管理中心平方米的实验室里,30多台精密设备灯光闪烁,机械臂正在忙着抓取样品,检测人员身穿白大褂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将样本处理后放入同位素质谱仪(IRMS),就能根据其同位素比例的不同,准确地判定原料的产地。”
10月26日,年闵行区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中,康师傅总部食品安全科普馆正式授牌。成立30多年来,康师傅持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9亿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美味健康的饮食产品。
从农田到餐桌,如何打造“全生态链”守住食品安全关卡?康师傅构建原物料、成品数字化追溯系统,实现了原物料和成品的正向、反向追溯。方便面、饮品是康师傅家喻户晓的产品,原料中必不可少涉及蔬菜、肉类、水等,如何确保原料中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康师傅有一套精准的“照妖镜”。
食品安全研究管理中心实验室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将样本进行预加工处理后,放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Q-TOF)上,按照提前设置好的程序,一键按下,过了30分钟左右,多种农药残留物、多种兽药残留物,有哪些药物残留便“一目了然”。根据检出的药物残留,再通过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MS)和液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仪(LC-MS/MS)进行准确定量,以确保每种原料都符合国家标准。除了药物残留外,像塑化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都可在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
工厂内景。
同时,康师傅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合作,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强化产品上下游追溯能力。康师傅先后规划并上线SAP质量管理模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等数字化信息系统(QMS),并对生产过程全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防护有效落实。
杭州的生产基地,可谓是“数智化”未来工厂。生产管理、品质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正在有序运行。在生产模块大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当日产量、当日产线开班状态等数据,对产线效率和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有利于生产线效率提升及品质稳定。
杭州生产基地。
有了硬件支持,如何保障这一食品安全体系有效运行?康师傅先后投入5亿元成立“创新研发与食品安全研究管理中心”,食品安全研究管理中心实验室也获得了CNAS实验室资质认可。康师傅从全国重点高校选拔食品科学与安全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重点增加复合型技术人才比例。公司所有品质管理人员都得到食安标准与法规、分析检测、风险监测与评估稽核等领域的专项能力培训,多人的食安专业团队每年可实现多项指标、万次的检验检测。
食品安全,科技为先。近年来康师傅积极与中国航天合作,应用航天科技为康师傅产品的安全和营养性赋能,其中FD冻干技术和RP技术等,都取得明显成效。康师傅饮用水的“八道净化工序”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通过了严苛的NSF认证,成为IBWA国际瓶装水协会会员。康师傅与江南大学历时两年合作完成“TGP检测应用与煎炸控制技术”,从源头保证用油安全,相关指标优于国家标准30%以上。康师傅将这项技术无偿与行业共享,为行业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凭借行业领先优势和创新研发能力,康师傅不仅自身严格把控食品安全,还带动整个行业共同进步,凭借先进的技术能力,年获批上海方便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此外,康师傅积极“走出去”开展食安进校园、进社区、和户外公益宣传。从年起,公司连续五年举办面向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活动,共邀请40余位食品领域专家开展科普讲座,足迹遍布全国50余城市,余所高校,有超百万名大学生参与,影响力超千万人次。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李蕾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xg/1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