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ldquo十四

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

敦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年3月

前言

十四五”时期(-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三个百年备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敦煌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敦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酒泉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敦煌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纲要》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全社会智慧力量和共识,是指导敦煌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承前启后准确把握发展新机遇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酒泉市委市政府和敦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收官,全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锻炼了干部队伍、增强了民众信心、凝聚了发展合力,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历史机遇,绘就崭新蓝图、争创平台优势,发展位势不断跃升,先后入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城市等国家级平台行列,先后获得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营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智您旅游创新奖:全域旅游创新先进奖等荣装称号,多点多极支样的政策平合处E逐步显,年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定资产收务完威5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频达到44.7亿元、城乡居民入分别达到3.8万元和2万元,年均糟长6.5%和7%。累计开工业设各类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个,引进市外资金亿元。

全面小康顺利收官,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年教煌市小康指数达到95.93%,统计监测的六个方面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民主法治、文化建设指数均达到%,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小康标准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摘帽”成果,户人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脱贫完成率%。城乡配电网提升、照明提升、天然气入户、污水处理、改厨改厕、人饮安全等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做大做强特色林果、高效瓜菜、种草养畜、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特色林果面积达到13.6万亩,优质瓜菜面积达到4.2万亩,畜禽年饲养量达到万头(只),农业增加值比年增长24.6%。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持一产抓特色培植、二产抓链条延伸、三产抓总量扩张,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1.1:32.4:56.5调整到年的13.9:22.5:63.6、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加快推进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国内首批百兆瓦光热电站建成井网,累计建成光电项目瓦,年发电量近15亿千瓦时:产值12亿元。建成全省最大集中连片的百万千瓦级光电产业园区、敦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形成清洁能源、钒产业、石材产业等多元发展产业链,累计培育新增规上企业23家。

--首位产业加快发展,名城建设加速推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树牢文化自信,推动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成功举办四届文博会。全力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实施了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敦煌国际酒店等重点项目,引进了千年敦煌、敦驿·敦煌艺术城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提升了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雅丹等景区基础设施,培育了《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丝路花雨》、双遗国际马拉松等演艺赛事,研发了彩塑、雕刻、临摹、影音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持续拓展与中国人民大学、敦煌研究院合作,实施敦煌品牌工程,深入推进敦煌文化学院、敦煌研学基地建设,构筑研学、会展、文创、演艺、户外等业态体系,成功入选“东亚文化之都”。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始终把融入“带一路”建设作为发展的最大机遇,深入落实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持续提升外向发展能力。先后实施了20多项内联外通项目,直达省内、通达国内、连接国际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柳敦高速、敦当高速相继建成,S线哈密-肃北(方山口至七里镇段)取得积极进展,高速路网全面连通,新建高等级公路.73公里。敦格铁路敦煌至肃北段顺利建成通车,改造提速敦煌铁路,动丰开进教煌,融入了国家高铁图”,新机场扩建投话,日用类现对外开数,歌控海关挂牌开关,空港园区开工建设,预示着教煌逐步向甘肃航空运检椒组迈进,会展产业加建培育,开展各类会展文化交流活动千余场次,通社文博会展平合点对点对接,建立教煌产品对外交流的稳定通道,与省内外及“一带一路”活线城市的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形成了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生态文明不断进步,美丽敦煌生机盎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创生态业。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约束机制。全域无垃圾、“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天然气入户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扎实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级公益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项目稳步推进,全市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全面提升。持续加大水生态修复力度,哈拉湖碧波重现,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率均达到目标,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打造生态艺术文明城市,着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敦煌郡城遗址公园建设,新改建城区道路30多条,加强城区特色风貌型造,加大公共停车场、星级公厕、通信基站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清洁能源供暖、地下水源地置换、城镇污水提升和污水厂提标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累计新增城区绿化面积亩,全市绿地率达到38.9%。

-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四中心六平台一基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县域治理的基础,通过不改变编制和部门隶属关系的柔性改革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办”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等各项改革措施,高频事项法定办结时限压减79%,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建立高效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构建“多审合-”“多评合一”的项目审批体系。深化市属国有企业监管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授权经营体制,组建六大国有企业,建立适度竞争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者共同发展。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措施,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实现涉企行政事业性事项零收费,全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追求,持续增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幼儿园迁建、义务教育改薄、中学扩建等重点工程建成,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规划目标。建成敦煌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飞天公园,全覆盖实施了社区、村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稳步提升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成,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8支,每千人拥有病床4.8张、医师2.98人,“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和医共体改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津建成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内、建成、镇、(社区)。组四级应急管理体系,羊位GD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以内。坚持强化落实”六稳”大保”力。主动推进新冠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力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扫黑除恶”成效显著,人民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民主法治逐步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工作作风持续改善。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于部配备五条原则,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净化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调查研究常态化,集中力量研究推动敦煌发展的思路举措,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市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发展企稳向好,为我们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全市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敦煌已进入了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体系缺失迈向工业发展骨架初步形成、产业体系逐渐完善的转型发展阶段;进入了从居宜游宜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生活质量提升阶段;实现了从一个地处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落后城市逐步嬗变为现代宜居宜游宜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6表1敦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注:表中空缺数据待统计核实后填写。报发布后将全部进行修订。)

第二节发展环境

(一)面临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和困难挑战增多。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化期,全球经济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阶段,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格局剧烈动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外部形势错综复杂。全球能源资源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获取外部资源的压力空前加大。新一轮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全球产业转移渐成趋势,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运行将保持和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经济发展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甘肃省正处在重大机遇叠加的窗口期、新旧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塑期、夯基垒台的成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培育,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增长极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二)发展机遇

深入分析敦煌市的发展环境,敦煌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对甘肃发展的特别关心和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话,对于传承弘扬教煌文化,加快文化产业突破和旅游产业提升,器动我华文化服务兴建一一一路供了代机话指明了甘肃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就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求中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论证,并已得到明确回应和答复,为我煌市“十四五”发展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了难得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于“一带一路”,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随着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三省交界、“咽喉锁钥”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目前唯一的“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并确定为永久性会址,承载着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崇高使命。省委省政府提出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敦煌拥有打造文化制高点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和基础,拥有打造枢纽制高点的黄金区位优势和基础,拥有打造生态制高点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在“一带一路”和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是甘肃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出合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得到支持,一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重大工程将会加快实施,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将会得到扶持,尤其是敦煌作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和龙头,为“十四五”期问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发展后劲。促进高质量发展抢得先机。

双循环等重大战略实施将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随着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市实体经济畅通产业链大动脉和微循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教煌提高产业链的含金量、增强产业链的坚韧性。国家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战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等重大举措,敦煌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将带来更多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红利。国家“碳达标、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确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敦煌新能源产业和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规模。敦煌空港作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国际空港之一,为发展外贸物流产业和临空经济提供了先天优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产业变革。以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将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塑产业格局。敦煌市要抓住新技术变革机遇,努力用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赋能敦煌市传统产业,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教煌市产业向绿色、高端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发展基础

我市资源禀赋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十三五”时期、坚持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保护为前提,特别是形成了“两樊破两提升”、“三区一基地”、九个产业链和链长制、六大国企、教煌品牌工程、“四中心六平台一基地”、中期任务清单和行政效来项目组、干都配备五条原则和18个研究小组、爱国自信开放实干精神和七个原则等推动敦煌发展的“四梁八柱”体系,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品质提升,为敦煌发展夯实了发展基础,拓展了发展空间。

(四)面临挑战

敦煌市正处在转型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区位上地处内陆偏远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整体支撑力不足,且缺乏周边区域的有力支撑;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旅游业一业独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韧性不足,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要素聚集不足、创新驱动能力较弱,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培育不充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不足,特别是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不多;经济形态上,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使得稳增长促发展的压力前所未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要下更大功夫;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供给质量有待提升,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均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能力素质、工作方法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要更好地统筹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把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协调理念、共享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十四五”期间突出重点、集中解决。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综合研判。机遇大于挑战,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十四五”时期教煌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动能转换窗口期、重大任务攻坚期,敦煌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区域性、阶段性特征已彰显出新的发展潜力、韧性和空间。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内涵的深刻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两突破两提升”产业发展思路,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奋勇向前,努力开创敦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凝心聚力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围绕推动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主题,坚持“两突破两提升”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壮大“三区一基地”产业新区,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打造生态艺术文明城市,加快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努力为全面开启敦煌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科学谋划和推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必须遵摄以下基本原则。

坚特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服从服务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调查研究常态化,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用。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主动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的先导,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难题,向优秀者学习、与强者合作,鼓励敢闯敢试,勇于自我革新,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全面推动体制、机制、政策和科技、业态、模式创新,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坚持赏彻系统思维观念。坚持把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加强前唯性思考、金局性谋划、哉略性布局、整体推进,在统筹兼顾中促进协同发展,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守牢发展底线,坚持要事第一,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二节战略定位

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总体定位,全面有效保护敦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树立传统文化现代复兴的典范,努力把敦煌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敦煌学国际显学研修中心、“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甘肃省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敦煌文化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盛大与辉煌,不同文化的汇聚和交融塑造了敦煌文化独一无二的世界魅力,敦煌学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要加强文化传承,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城市。

敦煌学国际显学研修中心。加强敦煌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建立敦煌文化研学基地,集研学培训区、研学体验区和生活服务区为一体,吸引国内研学团体到敦煌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培训和教煌文化研学,建立国别研究、敦煌学信息检索、敦煌科研转化和国际学术交流等平台,把教煌建设成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教煌学国际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和国际显学研修中心。“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在“一带一路”倡议时代背景下,通过挖据提升和传承创新。将厚重多元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彰显教煌文化,充分展现丝路文化艺术魅力、丝绸之路精神,能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制高点。

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年9月敦煌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三区一基地”创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建成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甘肃省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加快实施多能互补工程,推进敦煌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开发高载能绿色环保产业和新型储能技术应用项目,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把敦煌市培育成为甘肃省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第三节主要目标

为实现到年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细化实化量化制定今后五年敦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经济社会更加繁荣、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质量效益取得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快速提升,高质量发展和较快发展速度并重,包容性、协调性、可引领支推作用,定资产投资长8经磁性作用明县增强,社会消费零售年增长7%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争取实现位次前移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产业绿色化、规模化、集群化、高增化水平明显提升。研学旅游、文化会展、户外运动、乡村民宿等形成规模和品牌,文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矿产资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质量整体提升,工业和物流业持续培育壮大;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农业产业强势崛起;游客和群众消费不断升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加繁荣。绿色发展赢得新成就。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得到优化,草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新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酒泉下达任务。高效节水体系更加完善,水生态工程有序推进,区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强,水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资源环境约来性指标全部控制在目标要求以内,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基础建设展现断气象,覆盖城乡的公路网络全面建成,高铁、地下管网更加畅通顺达,新型基础设施有序布局,5G网络广泛覆盖,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进一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敦煌文化、敦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交流合作全面升级,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加强敦煌文化传承与保护,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建成具有文化辐射力的文明城市

共享发展迈上新台阶。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实现。

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依法治市迈出坚实步伐,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凤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节年远景发展目标

敦煌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作为全省文化旅游的龙头、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核心、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力争在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做表率、走在前。对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全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以上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构建,绿色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基本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生态艺术文明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建成商贸物流枢纽和综合保税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制度和休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建成法治敦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全面覆盖。

第五节重大支撑

依托敦煌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优势,把“两突破两提升”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把“三区一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把九个产业链和链长制作为抓发展的主力军,把六大国有企业作为抓发展的生力军,把实施敦煌品牌工程作为抓发展的路径,把“四中心六平台一基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县域治理的基础,形成推动敦煌发展的“四梁八柱”。

围绕“两提升两突破”夯实县域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市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突破文化产业、工业和物流业,装升旅游业、农业”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丝绣之路文化制高点和中西方文化合作交流的线略平合,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河西走廊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地、世界旅游目的城市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引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建设。以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圈为重点,狠抓敦煌文化资源开发,放大品牌带动效应,开拓特色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旅游消费供给,发挥龙头引擎作用。

聚力“三区一基地”厚植县域发展平台优势。全面整合全市政策、资金、项目资源,全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心园区、甘肃(敦煌)国际空港经济区和敦煌文化研学基地,加快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抓实“产业链长制”增强县域发展投资支撑,全面落实“产业链长制”,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景区开发、研学旅游、文化会展、城市建设、矿产资源、能源装备、物流制造、农业产业、资金金融九大产业链“主力军”作用,扎实开展政策研究、项目谋划、产业招引、服务保障,有效形成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聚焦“四中心六平台一基地”改善县域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四个集中”的原则,高效运行市民中心、社会治理中心、行政执法中心、招商引资中心,创新搭建监督考核、政策研究、数据信息、宣传推广、农产品流通服务、后勤财务等“六大平台”,高标准打造党建服务基地。

第三章创新开放加快培育增长动能

以创新统领、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全要素治理体系建设的最重要标识,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支撑。

第一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展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主的文化产业创新区,吸纳孵化商户、创业团队,着力开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企业孵化。发展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创新区,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增强农业农村科技力量。发展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的资源利用创新区,围绕光热、储能、氢能、装备制造、矿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形成创新示范高地。加快建设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引进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到年,争取列入省级以上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2个以上,市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个以上,市级企业研发示范中心达到5个以上,发展创新型企业达到5个以上,商新技术企业达到2个以上。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甘肃省已设立的各类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民间投资等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成立创业融资需求库。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创造公共服务平台,向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启动建设敦煌城市科普教育馆。支持各类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成果转化,积极帮助科技企业争取各级科研课题和经费。奖励表彰创业创新先进事迹,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依托敦煌市“三区一基地”,加强与敦煌研究院、青海油田公司、西北师大敦煌学院等驻敦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大本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到年,全市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和技术合同交易额均有大幅度增长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树牢“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方针,加大涉及文化、旅游、农业、矿产资源、新能源等方面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育留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启动“敦煌聚才计划”,构建创新人才新体系,创设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环境。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创办企业、占有企业股份或参与利润分配。大力推进专家公寓、政策性租赁房建设,降低居住成本,降低人才准入门槛。重点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5类人员创新创业。采取委托、定向培养、双向交流等多种途径,培育素质优良的人才。充分发挥敦煌艺术旅游中专、市委党校、农广校等培训阵地作用,

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培养。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力度。加大侵权损害赔偿力度,调整侵权举证责任等改革路径,完善侵权判定的工作机制。先行先试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司法审理模式、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协调机制等改革任务。建立维权援助制度,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到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

第二节聚力改革攻坚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促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纵深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以改革倒逼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行政权力目录,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将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向社会公开,并做好动态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持续推进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健全完善“四中心六平台一基地”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具备条件的适时推进实体化运行。持续创新优化市民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中心工作流程,强化工作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善“不来即享”服务机制,推进可享政策和服务扩面提标。妥善处理涉企案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增加法律服务供给,为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支撑,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第三方参与营商环境评价等制度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深化地方财政金融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财力保障。深化以零基预算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普惠性,发展绿色金融、供应链融资,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发展新型融资方式,努力满足不同类型融资主体资金需求。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开展上市融资。

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完善产权激励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公共资源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要素配置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增存挂钩、增减挂钩长效机制,转变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积极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进一步深化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电能量直接交易市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形成适度竞争、紧密配合的国有企业体系。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盘活闲置国家资产资源,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优化监管方式,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三项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交流任职机制。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推动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完善考核分配方式。支持国有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同其他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增强企业竞争力。探索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具有规模竞争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质民营企业群体。

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在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度机制,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用地、用能、用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发挥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大力弘杨企业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家创新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奥论氛图,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动非公经济活动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第三节健全抓发展的体制机制

围绕规划、平台、队伍、项目“四要素”健全完善抓发展的体制机制,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树牢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观念,高位集中规划,推进全市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保持产业发展定力,坚持突破文化产业、工业和物流业,提升旅游产业、农业的“两突破两提升”产业发展方向,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相关细分产业、业态编制各专项规划,形成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相互配合补充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打造优势发展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心园区、甘肃(敦煌)国际空港经济区和敦煌文化研学基地“三区一基地”产业新区建设,

开链环济产业区管理,务水海诺基地的项目资源,建设好产业发展聚区,加快升鸡沙平,规范沙漠露营、户外运动等业态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民有集聚区、特色小镇建设。加强政策争取和引导,促进技术、资金、人才、土地等婴素更多询产业集聚区汇集,提升产业发展平台经合承载能力。

壮大产业发展队伍。培育构建景区开发、研学旅游、文化会展、城市建设、矿产资源、能源装备、物流制造、农业产业、资金金融九大产业链,全面落实产业链长制,按照产业链规划业态、配置资源、谋划项目、搭建平台、主动招商,提升产业发展效率支持建好六大国有企业,发挥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投资运营、融资建设的重要作用。健全完善研究小组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和成果转化。

加快项目谋划和建设。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争取一批投资额大、产业关联度高、支撑“十四五”发展的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不断调整完善项目库大纲,补齐“两突破两提升”产业发展项目短板,加快空白项目谋划招商、落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财政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零资源,用活用好各类金融资源,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发展。

第四节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最大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开放空间,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抢占“一带一路”文化、生态、枢纽制高点,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交通枢纽节点和平台、国际丝路文化旅游门户、甘肃省及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创新发展引领区。

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吸引更多国际会议、大型演艺及保税商品展销等国际文博会展项目落地。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经贸发展、产业投资、技术创新、科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建设敦煌国际文化经贸日本交流中心。拓展优化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网络,强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扩大国际朋友圈。依托敦煌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加快连接中欧班列等国内国际通道,构建口岸经济体系。依托敦煌特色农林牧业,打造特色农林产品,壮大肉类冷链产业,招引新型加工包装技术,促进敦煌特色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动与国际机构和企业合作,全方位利用外资,全力打造西北内陆开放高地。

高标准建设国际空港经济区。高标准建设甘肃(敦煌)国际空港经济区,统筹推进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推动关联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产业、空间、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效衔接,实现“空港、产业、都市”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立教煌因际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带动离境退税、保税念储、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运输服务业,文化产品进出港、保税监管等文化保税产业发展。

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争取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教煌片区)等对外开放平台落地,积极争取设立以版权交易、文化会展、文化贸易为主的保税区,建设丝绸之路免税购物综合体,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试办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争取敦煌实施外籍人士过境小时免签政策,争取实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旅游客源国旅游团免签证制度。加快筹建敦煌航空公司,新增国内航线6条,加快开辟直飞“-带一路”沿线国家货运航线。落实入境、退税等政策,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口岸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口岸管理水平。

第四章厚植优势全力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

第五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全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制高点、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和中西方文化合作交流的战略平台。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守好文化根脉,讲好敦煌故事,放大敦煌文化“富矿”资源,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文化旅游产业引领的“内涵型增长”转变。

第一节加大敦煌文化保护和研究

全面加强敦煌文化保护和研究。坚持保护第一、科学适度利用原则,积极争取组建敦煌文物保护国家研究中心。加强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交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敦煌学研究交流中心和敦煌国际显学研修中心。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争取国家设立敦煌艺术学院,建成以敦煌学研究为基石,教、研、学、创、产多功能的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共享平台。全面加强市域绿洲文物保护传承区、遗产传承廊道和历史文化资源点的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存、传承和展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推进创建敦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合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努为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区的定标区和头与苏范区,共门及长城峰健、泉策让等重点文物吉连和历史速址充分保与筑风貌以及历史文化价值。

更高水平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深化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国立高校的全面合作,招引和组织专业力量,建设高水平敦煌文化研究队伍,通过深入挖掘、研究、弘扬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彰显敦煌文化“文明交融、文化自信、奋斗精神、爱国情怀”的文化特质:提升敦煌文化弘扬传播的精度与深度,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依托现代科技,推进智慧文化建设,构建多元文化传播格局,讲好敦煌故事,提升敦煌文化影响力。实施“文化+”工程,促进文化融入农业、工业、旅游等各行业领域,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节做优全域旅游大格局

发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带动效应。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加快重点支撑性项目建设,建立“一带一路”东西文明交汇交融中心,促进人文交流,放大文化集成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示范带动瓜州、肃北、阿克塞旅游一体化发展,推动构建西四县旅游圈,实现圈内各县市理念规划互融、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形态互补、文化交流互通。如强与以酒嘉为核心的东三县嘉峪关旅游圈互动,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西段。提升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力,强化同河西走廊周边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文旅合作,形成圈廊结合、点线串联的文化旅游大格局。

提升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落实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规划,着力推进敦煌核心圈层建设,加快核心景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实施鸣沙山·月牙泉基础设施提升、悬泉置交旅融合、玉门关遗址展示利用等景区建设项目,创建雅丹景区5A级,完善旅游环线、星级公厕、道路标识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开通市内旅游观光公交旅游环线,健全旅游交通标识体系,规划建设敦煌至雅丹旅游铁路和敦煌至悬泉置轻轨,构建核心景区、交通节点、旅游城镇无缝衔接的交通集散接驳和交通服务系统。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景区5G网络建设,打造景区5G直播、实景讲解、景区漫游、VR沉浸式体验等特色应用,推动景区环境检测、人流预警、自助服务、应急安全、智慧停车、智慧酒店等智慧旅游应用。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与时俱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对接市场导向,提供更多分众化、个性化的旅游选择,及时规范旅游新业态发展,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

推进景区扩容提质,深挖旅游资源特色,找准需求卖点,丰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悬泉置、雅丹、玉门关、阳关等旅游体验业态。加大旅游淡季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淡季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淡季旅游服务设施,保持冬春季旅游优惠奖励政策连续性,实施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淡季价格优惠联动机制,加快带动冬春旅游。

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整合旅游资源,打阳关等以沙疗养生、沙漠户外运动、沙漠绿洲休闲等业态聚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沙漠露营公园建设,整合提升户外业态,规范丝路古道、阳关古道等精品徒步线路运营,策划推出悬泉置古道、汉长城古道徒步线路,打造高端户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端民宿,打造莫高镇、七里镇、阳关镇等精品民宿集群。

持续繁荣夜间经济,建设名优小吃广场、文化商业街、沿河风景线、沙漠露营地等夜间消费场所,开发夜品佳肴、夜习科普、夜健体魄、夜间演艺等特色化、个性化夜间消费产品,策划组织戏曲、电影、音乐、读书等夜间文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营造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

推动旅游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着力促进休闲观光、自驾旅游、户外运动、旅居康养等新业态发展,创新开发星光夜宿、大漠揽胜、极限挑战等特色产品,积极培育新引擎和新动能。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打造以走、跑、飞、驾、攀、骑、滑、蹦为核心的户外休闲健身运动,办好敦煌双遗马拉松、丝绸之路全国自行车拉力赛、中国越野拉力赛、敦煌国际企业戈壁徒步挑战赛等高端体育赛事,形成以品牌体育赛事为引领,户外休闲运动为核心,集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和体育传媒、培训、赛事、中介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格局。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与医疗健康融合,挖摄敦煌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难,推进养老、养生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规划建设旅居康养中心。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科技、教育、农林等其他产业融合,促进游客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坚持线上精准发布、线下精准营销,建立健全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建立敦煌旅游大数据平台,分析重点客源市场,深化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搭建旅游信息发布平台,更新敦煌旅游宣传形象,加密央视、头条等主流媒体形象宣传频次,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等旅游客源地精准宣传营销,形成多角度、全方位、高密度宣传推介格局。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修订旅游业奖励扶持办法,鼓励引导旅行社走品牌化、规模化、组团化发展之路,出台研学、会展、户外、出入境市场专营等方面奖励扶持政策。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组建、培育和扶持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完善旅游行业领域制度,形成长效化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发挥协会组织作用,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管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诚信评价“红黑榜”等制度机制,健全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体系。加大对侵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等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整治,开展文化旅游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查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景区景点、沙漠露营等行业区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调脚核引器力发,充分料用大教据技术,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提升敦煌旅游品牌形象。

第三节做大文化产业

坚持文化研学和文化会展两大主政方向,大方推进从文化道产保护到文化旅游消费再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核心区,提升教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以文化引领大敦煌核心圈经济转型发展。

培育文化研学产业。依托敦煌文化学院主阵地,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围绕“弘扬敦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广泛开展干部研学培训、中小学生文化体验、企业职工素质拓展和国际国内文化交流等敦煌文化研学活动。启动敦煌文化研学基地、敦煌文化自信展示馆建设,精心打造敦煌艺术、丝路文化、边塞屯守、乡村民俗等研学产品线路,丰富研学课程设计,构建完备的文化研学产业链,吸引国内外研学团体到敦煌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培训和敦煌文化研学,将敦煌文化学院打造成为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全国一流教育培训基地。

做大文化会展产业。放大文博效应,依托敦煌品牌,招揽和吸引国内外文化交流、品牌赛事、文化创意,书画展览、服装设计、新型能源、影视传媒等方面的会展活动。大力培育会展企业,打造国际会展品牌,加大展馆建设力度,健全会展业服务体系。

做深做实会展产业链,加快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推动“会展+商贸+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开发会展旅游特色产品,推动会展衍生业态的发展,将敦煌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会展名城。

实施敦煌品牌工程。打造敦煌文化IP体系,推进敦煌旅游、敦煌研学、敦煌会展、敦煌郡城、敦煌民宿、敦煌古乐、敦煌舞、敦煌服、敦煌学术周、敦煌艺术节十大品牌创建,为国内国际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画家、摄影家云集敦煌,依托敦煌文化资源,打造大师工坊聚落。充分利用敦煌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石刻、木刻、刺绣、剪纸、面食制作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艺,支持和培养一批敦煌文化艺术大师。与一流企业、院校和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快文化智库平台建设,加强敦煌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与交流,推进敦煌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扩大敦煌文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加强文化平台和文化市场主体建设。按照运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发展方式集约化的原则,建设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推进重点文化项目、优质文化企业向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核心区集聚,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和示范带动力。按照重资产与轻资产并重,在地、在线、域内外并重,特质与品牌优先的原则,加强文化企业培育及文化企业总部招引。聚集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开展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生产、销售业务,加快搭建创业解化、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展览展示、人才服务等公共平合;打造系统究整、运行高效的文化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创新做大文化产业链条。聚焦深耕文化创意、动漫影视传媒、文化演艺等细分产业,释放敦煌文化资源“富矿”效应。依托教煌石窟、敦煌服饰、敦煌彩塑等文化遗产,做精文化创意和工艺品加工产业。依托大敦煌圈自然风光、敦煌乐舞、民族民俗、历史文化资源,做大演艺影视和传媒产业,培育动漫游戏产业。依托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平台和研究成果,做强文物保护与修复业。设立敦煌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建立文创产品研发和营销基地,支持演艺产品推陈出新,加快美术敦煌、音乐敦煌、舞蹈敦煌、服饰敦煌等文化产品培育。大力发展文化文创产品保税加工及物流、跨境电商及文创研发、文物和艺术品保税仓储展示展销等业务。争取设立敦煌口岸进出境免税店(含市内),放宽免税购物次数和额度,逐步形成区(综保区)港(进出境口岸及免税商店等)联动发展免税购物综合体。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引导支持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与现代数字技术相融合,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传播广度。打造文化艺术品电子交易平台,开发特色文化体验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和消费业态,加大文化消费品牌引领。

第五章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高层次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按照“两突破两提升”的发展方向和农业产业中心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目标任务,重点构建以葡萄、草畜、乡村旅游3大主导产业,李广杏、紫胭桃、蜜瓜、蔬菜、优质牧草5个补充发展产业,1个“沙泉共生·匠心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的“3+5+1”产业发展体系。

统筹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按照“品种少而精、规模大而强”的发展思路,建成优质葡萄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积极推进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建设果蔬保鲜库、专业批发市场项目,发展壮大经纪人和专业销售队伍,建立稳定可靠的市场销售网络。引进、培育果品龙头企业,建设果品精深加工项目,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十四五”期间,以夯实葡萄名城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提质增效、新品种引进、品牌化建设等内容为主,在七里镇、肃州镇、阳关镇布局建成3个万亩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

-41-促进草蓄种养殖业平衡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类出重点的原则及草畜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重点在郭家堡镇、转渠口镇、黄渠镇集中布局打造以肉牛羊产业优势区为主、兼顾驴驼等草食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草畜产业发展新格局。到年,全市草食畜饲养总量达万头(只),其中肉羊饲养量达万只、出栏58万只,肉(奶)牛饲养量达8.3万头、出栏2.8万头,配套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新(改)建万吨秸秆饲草料加工厂,新建畜禽交易市场,草料交易市场,实现草食畜规模化比重达80%以上,草食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0%以上。

蓄力乡村旅游发展后劲。到年,全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形成产品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开发农耕景点,丰富乡村节事活动,农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力争全市乡村旅游覆盖8个镇,形成乡村旅游大环线。开发精品旅游景点5个,建成精品民宿集群3个,形成田园风光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示范点3个,营造“乐居、乐业、乐游、乐活”的乡村旅游氛围,初步形成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美丽乡村生活。

第二节强化乡村发展基础

全面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规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建立美丽宜居宜业乡村“十四五”期问,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市50%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开展户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强乡村风貌规划管控,保护乡村肌理,积极开发利用好田园风光、老作坊、老建筑、老物件等乡土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延续乡村文脉乡愁。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要求,持之以恒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水、电、气、路、网、林、垃圾、污水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管护力度,优先完善城郊村、产业村、特色村、文化旅游村等产业村镇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全面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开展乡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金融服务等进村信息服务,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信息服务系统。

加快推进中心组建设。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多方参与、农民主体”的原则,采取“选近规划结合、功能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开发、特色产业带动、分步推进实施”工作方针,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的中心组。“十四五”期问,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先行先试打造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强、乡村旅游前景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庄环境面貌整洁的村组,带动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旅游业发展,带动城市资本和农村资本结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均衡发展。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建设,深化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加强经常性教育培训,整体提升农村基层千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和示范村建设。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广“村民说事”机制。推行村级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

促进乡村文明,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每个行政村有“五个一”标准化文化阵地,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晨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加强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津料关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合等作用,强化正面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道德新风、培育淳朴民风。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打击涉黑涉恶。涉邪教、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村级组织管理,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级监督委员会建设,注重汲取村民和农村社会乡贤人士的智慧,弘扬公序良俗。

第三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积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实施好土地确权、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运用,积极建成独立的全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信息发布交易系统和监管系统设备配套。

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和股份制改革。

认真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和活力。有效整合现有农业资源,探索推进*三变”改革与中心组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互融互促,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用活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制定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指导意见,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场大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发挥好农产品流通中心作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产品外销渠道。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创建“沙泉共生·匠心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提高敦煌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和附加值。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完善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第四节提升农业农村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完成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稳步扩大粮食生产面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比较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十四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5万亩,不断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和节水灌溉设施、硬化田间道路。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7万亩左右。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制化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完善涉农企业黑名单、食用农产品可追溯、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制度机制,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方位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完善,监管能力显著增强,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管理。提升“农种”安全意识,强化“种业”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监管,坚决打击农药兽药隐性添加、高毒限用农药违规使用、抗生素滥用和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实监测排查、清筑的寿、送器管等各项,整体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大力推进消装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范设,全面提高乡村抵御各类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第五节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不断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十四五”期间,按照“四个不摘”原则,把“防返贫、控新增、保脱贫”作为工作努力方向,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在进一步完善产业、教育、健康、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和措施方面持续用力,在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推动劳务输出,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目标。

第六章聚焦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立足“两突破两提升”,着力夯实县域产业发展基础,承接绿色产业转移,推动敦煌市经济社会建设进入以绿色转型为特征的新时期。全面落实“产业链长制”,发挥国有企业抓发展生力军作用,推动敦煌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第一节加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结构。依托敦煌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有序推动新能源开发应用,大力发展光伏光热、风力发电、装备制造、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敦煌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基地,建成“光伏+风电+光热+储能+氢能+装备制造+消纳+外送通道”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实现多种能源互补调峰、稳定输送,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zl/89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