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的这些问题,值得兽药经销和养殖户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三期全国兽药质量监督和抽检情况(农牧发[]37号),兽药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含量不合格,中药有效成分无法检出,以及非法添加现象依然存在等。这是目前涉及兽药生产、经销与使用环节质量监督检测方面的最新、最权威的报告。及时、准确和全面的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兽药违法违规行为的认识,更有助于提高选择好兽药的能力。
上一篇文章: 农业农村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ldquo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第三期兽药抽检总体情况
去年7月至今年6月,兽用生物制品监督抽检共完成批,不合格6批。化学药品、中兽药等监督抽检今年第二季度共完成批,不合格39批,其中1批检出非法添加物。不符合兽药追溯监管要求的兽药产品共发现14批。在兽用生物制品不合格产品中,4批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效力检验不符合规定,2批布氏菌病活疫苗(S2株)活菌计数不符合规定。在化学药品和中兽药不合格产品中,化药类产品、抗生素类产品、中药类产品不合格率分别为0.8%、1.5%、2.4%。中药类产品不合格率最高,明显高于化药类产品和抗生素类产品。第三期兽药抽检发现的问题
兽药含量不合格本期抽检的兽药产品化药类和抗生素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在于含量不符合要求,多为含量偏低,存在企业不按生产工艺生产、对质量控制不严或为降低成本不按处方投料等问题,不排除有些企业存在生产工艺或产品包装存在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在不合格兽药产品统计数据里,含量不合格的占53.8%、鉴别不合格的占35.9%,含量与鉴别不合格的合计占89.7%。“鉴别”质量检测指标,是确保该兽药产品里的药物与批准成分一致的,合格就是内含药物与标识药物一致。若是“鉴别”不合格,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产品里面的药物是产品标识药物,如果按照标识药物使用去治疗,能有治疗效果吗?“含量”更容易理解,谁都知道含量是确保一个药品有效的关键。含量合格,意味着你按照说明用量治疗,有效性是有质量保障的。反之,含量不合格,在治疗动物疾病时,你用多大的量会有效呢?中兽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中药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为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减少药材投料品种或以次充好,导致一种或几种药材无法检出。本期中药类抽检占比仅25.1%,远小于化药和抗生素的抽检比率。但是,中药类的抽检不合格率,是所有兽药类别里最高的!非法添加现象依然存在本季度抽检活动中有1批样品检出甲氧苄啶。兽药行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规范整顿,又出台和修订了从严从重处罚规定文件,可是至今依然有不法兽药生产企业,在做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非法添加产品”。想要长期在这个行业里发展的,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企业才是“大道永昌”。兽药经销和使用者也应该摒弃这些违法企业的产品。其他项目不合格情况检测发现兽药性状、干燥失重、水分、溶解性、有关物质和无菌等均存在不合格现象。不合格原因与企业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配方、生产包装工艺、生产过程未按GMP要求进行湿度和洁净度控制等相关。网销是假劣兽药重灾区
从本期兽药生产、经销和使用环节的抽检结果来看,经销环节的不合格率是生产环节的两倍多,使用环节的不合格率是生产环节的四倍多。再结合在经销环节和使用环节抽检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zl/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