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管特色管大家管宿迁宿城筑
宿迁网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坚持把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动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线指挥、会办督办,相关区领导高频次专题会办,区人大、政协监督推动,多家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凝聚起强大的创建合力,全员全域共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几项数据足以说明宿迁市宿城区创建的决心:食品安全保障经费投入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近三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亿多元。小餐饮整顿规范工程、引摊入室工程、养老机构食堂改造工程、小作坊改造提升工程……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背后,是宿迁市宿城区全力以赴的生动写照。
真抓实干落实,真心实意推动,真金白银投入,换来食品安全工作实绩实效。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没有发生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事件,连续三年被市食安办评为食品安全考核优秀等级。
“多头管”变“协同管”
全链条监管拧紧“安全阀”
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多,权利、义务和责任交叉,“多头管”往往会变成“都不管”。
杜绝管理真空,堵住执法漏洞,宿迁市宿城区的做法是:一个机构协调指挥、一张清单协同管理、多个部门联勤联动。
“区食安办牵头抓总,明确责任清单,职能部门指挥联席、部门联合、内部联动、信息联通,覆盖食品安全全链条,形成统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宿迁市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莉说。
今年5月,宿迁市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陈集镇一家企业生产的大米虚假标注生产日期。
接到举报后,宿迁市宿城区食安办发出指令,一支由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农业农村等5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迅速出击。
“请出示食品经营许可证!”检查现场,各部门对照职责清单,开展各自领域的执法检查,采样留检、督促整改等程序现场全部完成。
经过多个部门的联合调查,最终让违法经营者付出了代价:没收问题大米袋,罚款人民币1万元。
这只是宿迁市宿城区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的一个缩影。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部门把管理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从问题源头综合施策,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聚焦源头治理,让食品安全源头可溯、风险可控。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工程,对农用地土壤污染进行分类管控,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加大兽药经营单位检查整改,建立进货、销售台账,全区15家兽药经营单位全部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zl/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