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下的高热剧圈中短剧撑起口碑,不再依
真正社会意义上的出圈,应触及和影响到大多数的圈层和群体,很多时候还需要超越娱乐意义。我们认为这里的关键在于,剧集所具备的公共情绪,及互动的社会性。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以豆瓣超50万人打出9.2分的《想见你》开始,又以近50万人打出8.9分的《隐秘的角落》结束,年上半年的剧集领域,实现了一个巧妙的循环。
上半年网播剧集市场热度远超往年,这一方面得益于宅经济环境下,民众注意力聚集,另一方面,网生内容领域的精品化成效不断释放。
从社会影响力与受众反响角度,我们将今年上半年豆瓣打分超过10万人的剧集定义为“高热剧集”,进行统计,从中可以对行业的一些变化趋势进行映证。
1、内容高频出圈
-去年上新的剧集,延续至今打分超过10万人的有14部,而今年仅半年就已实现了这一量级,意味着内容出圈力大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较之往年,今年上半年还有多部优秀剧集的评分人数在数月之内已冲到5-10万区间,比如《叹息桥》《三叉戟》《十日游戏》等等,预计还会持续实现长尾效应,再增一个量级。)-上半年高热剧集中,只有三部为传统电视剧,其余均为纯网剧集,优质网剧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2、中短剧撑起口碑,不再依赖“大剧效应”
-精品中短剧的崛起,在数据统计中得到了最好的映证。在今年上半年,至少一半的高热剧以及口碑剧来自于12-24集体量区间的中短剧;而在去年全年的高热剧统计中,20集区间的中剧也仅占一两成,没有少于20集的短剧存在。-市场的持续热度不再依赖于大体量的大剧,甚至大剧开始出现模式失灵、口碑翻车现象。反观足够优秀的短剧,即便播出期只有两周,也可以由演技、质感、细节、话题等多种维度,产生持续性、大体量的社会互动空间。突出代表如《唐探》《想见你》《我是余欢水》接连占据舆论空间,爱奇艺“迷雾剧场”悬疑短剧则一部接一部火爆,以及腾讯“鬼吹灯”系列,今年的《龙岭迷窟》比之去年《怒晴湘西》体量缩短,而口碑更佳。-在精品短剧的成功路径清晰化后,无论从内容的精细打磨,还是制作成本的降低考虑,预计中短剧将在各视频平台中成为新的出品趋势,而目前爱奇艺、腾讯无疑领先一步。3、自制内容更抗打,独播不输人
-今年上半年来看,各平台自制或独播的剧集比往年增多,而随着制作质量的整体提高,单平台独播的剧集热度也都有了整体上升。-更多小而新创作团队获得拔尖空间,有极致特色的小制作不断成为黑马,比如在以上高热榜单中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传闻中的陈芊芊》,以及目前更小众但可能长尾发酵的《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等剧,纯靠用户理解、内容创新或良心制作取胜。“小而美”的不断增多,也在进一步降低网络对流量明星的依赖度,反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剧带人”效应。相比过去,现在出圈和爆款的“玄学”成份越来越小,而模式化、规律性的创作因素,正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从选题上来说,比如刺中现实情绪的内容,女性主义话题,以及文化向等,都是当下非常典型好用的、较易引发社会性回响和延伸的题材。它们实际上都是在社会现状下,各类现实问题激增,新旧思维打架,人们想找到的出口。
特别典型如社会公义,贫富差异。在上半年社会情绪复杂的疫情期,兼之各种负面事件频繁爆出,民众亟需宣泄,于是就先有了年初《泰梨院Class》《人间课堂》《饥饿站台》这样尺度更大的海外内容的火爆;而大约从3月起,越来越多国产的社会向内容释出,比如一批借犯罪探案而可以将视角投向社会阴暗面的悬疑题材,明显可以感觉到人们视线的转移,以及热情推崇。
从剧集的制作上来说,剧情、演员、服化道,全部在线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仅从出圈这个角度来说,它更多是一种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js/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