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猪瘟防控技术研讨会侧记Par
继续我们的国内专家第二部分……
陈金顶教授:《细胞自噬在猪瘟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免疫学会兽医专业委员会委员陈金顶教授就如何有效地控制猪瘟方法上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可以通过药物的活动影响猪瘟病毒的毒力这一方式,其研究思路为自噬活性、复制位点、NS5A作用和病毒复制。自噬本来是细胞的一种保护机制,不但不能保护细胞,反被CSFV利用,为其繁殖提供条件,利于病毒免疫逃逸。
自噬活性低,CSFV感染细胞死亡率高,自噬基因BECN1和LC3B功能敲低,凋亡抑制剂、坏死抑制剂同时处理,发现CSFA感染细胞PK-15和3D4/2发生凋亡,而不是坏死。CSFV感染诱导细胞自噬,自噬抑制凋亡为病毒增殖提供条件。CSFV诱导的细胞自噬通过抑制ROS信号双向调控CASP介导细胞凋亡,而凋亡通过下调RLR天然免疫信号途径而被抑制,从而利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持续存活。
周斌教授:《囊泡运输猪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作了题为《囊泡运输猪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报告,囊泡是真核细胞中常见的膜泡结构,各种囊泡均由细胞器膜外凸或内凹芽生而成。囊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自我装备并伴随着物质转运的过程。
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需要货物分子、运输复合体、动力蛋白和微管等参与以及多种分子的调节。大多数有囊膜的病毒与靶细胞结合后常常利用细胞的内吞方式作为侵入宿主细胞的途径,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途径有: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巨胞饮作用、网格蛋白和小窝蛋白非依赖型内吞。囊泡是真核细胞中常见的膜泡结构,各种囊泡均由细胞器膜外凸或内凹芽生而成。
其研究目的为:根据病毒复制、大分子的合成、胞吞的机制以及前人研究的受体等来了解csfv侵染细胞的方式,明确有多少rab参与csfv入胞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Rab5和Rab7在CSFV的内吞过程和之后的生产感染中是必需的,说明在CSFV的内吞后内体参与运输至溶酶体(LAMP)。
高荣教授:《臧猪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应答特性》
四川大学高荣教授比较了一组9日龄的藏猪和另一组长白猪在免疫猪瘟经典活疫苗C株后一定时间内的免疫学反应。藏猪在免疫后产生的细胞免疫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明显高于长白猪。另外,与长白猪相比,藏猪血淸中与免疫记忆有关的CCR4、CD62L的表达水平,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的TLR4和TLR7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副主任高荣教授团队比较了一组9日龄的藏猪和另一组长白猪在免疫猪瘟经典活疫苗C株后一定时间内的免疫学反应。做了题为《臧猪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应答特性》的报告,通过介绍研究背景、材料和方法、数据和结论来对比藏猪和长白猪的应答特性。对两种样品进行猪瘟免疫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体液免疫和ccr7、cd62l的表达等多个方面,藏猪均明显高于长白猪。
徐璐副研究员:《诊断试剂的开发》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猪瘟参考实验室核心骨干徐璐副研究员从检测目的、检测规模、检测对象、检测对象、检测条件以及操作者水平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如何选择诊断试剂。诊断试剂分为免疫诊断试剂和分子诊断试剂,兽用诊断试剂用于疫病诊断,免疫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试剂的研发过程,就是对所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不断完善的方法确认过程。方法的操作特性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重现性、一致性和符合率。特异性研究报告包括,用已知未感染动物样品、常规免疫动物的样品检出的阳性率、与有关病原或抗原(如培养基质、动物组织)及抗体的交叉反应,实验过程中筛选阳性和阴性样本时要注重特异性、重复性、重现性等方面。
朱连德博士:《中国大陆猪瘟免疫现状》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全国技术服务总监朱连德博士在《中国大陆猪瘟免疫现状》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猪瘟的净化需要国家政策引导,政府技术、资金包括诊断、监测、高效疫苗、生产评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整个行业协调、统一行动。目前猪瘟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死胎和弱仔数值增加;哺乳仔猪精神沉郁,腹泻和死亡;保育猪精神抑郁等;大陆主要疫苗种类分为兔源组织苗,细胞苗和新型疫苗。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包括疫苗质量、稳定性,疫苗冷链管理,疫苗贮存、稀释、注射和剂量,免疫程序制定与修订等。
如何开展猪瘟的净化工作?朱博士表示,要从“传染病三要素”入手控制-净化猪瘟,首先应进行有效诊断;其次,采取科学、合理、精准的高效免疫;同时要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措施,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养猪场,要从“生产链”和“感染链”开展猪瘟净化,引入不带猪瘟野毒、免疫合格的后备猪进入生产猪群,防止在生产猪群中出现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保证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在生产过程中不被感染。
张乾义副研究员:《猪瘟诊断技术》
“荧光定量RT-PCR用于猪瘟病毒野毒、疫苗毒等所有毒株的诊断和监测,适用于猪活体及其脏器、血液、排泄物和细胞培养物中的CSFA核酸的检测。实验设备以RNA为模板的Bio-rediQ5();以DNA为模板的LightCycler和ABIQuanStudio6Flex。”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猪瘟参考实验室核心骨干张乾义副研究员《猪瘟诊断技术》的报告中这样说到,“猪瘟病毒分离的实验室操作包括,组织处理、接种、结果判定和鉴定,设置NTC对照,包括样本的NTC对照与体系NTC对照;实验分区(试剂配制区、样本处理区、核酸扩增区);避免与引物在同靶区域的开盖PCR方法同时使用造成污染;检测结果后不要开盖,密封处理;大规模检测时,建议使用UNG防污染体系。”
王泽洲博士:《猪瘟抗体镧系荧光免疫层析快检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王泽洲博士介绍了其带领的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诊断方法(猪瘟抗体镧系荧光免疫层析快检试剂盒),适用于基层兽医部门、养殖场和个体畜牧单位。该方法结合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和免疫层析技术,根据标准曲线定量,可进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保存期试验等试验。
镧系荧光免疫层析方法(LFICA)是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TRFIA)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超微量快速免疫检测技术,它集合了酶标记技术、放射标记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的优点,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无污染,且测定范围宽,试剂盒寿命长,操作简单和非放射性的优点,越来越受各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李素博士做了题为《猪瘟病毒复制的分子调控机制》的报告,他指出Lmar作用于细胞表面,可能抑制病毒的入侵;病毒利用宿主蛋白完成自身的复制周期,层粘连蛋白受体(LamR)是CSFV的吸附受体,LamR与Erns相互作用并促进CSFV的复制,可溶性LamR和Laminin以及LamR抗体可明显抑制CSFV感染。PCBP1与猪瘟病毒Npro蛋白相互作用,下调PCBP1的表达可抑制猪瘟病毒的复制,PCBP1抑制I型IFN信号通路并促进猪瘟病毒的复制。MEK2与CSFVE2蛋白相互作用,并促进病毒复制,阻断JAK-STAT通路后,MEK2不能促进CSFV的复制。
未完待续!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js/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