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将成为替抗主力军二

中兽药替代抗生素,可行吗?从北美到欧盟,处处的养殖管理机构都在忙着禁抗,作为养殖业大国,我们的禁抗号角也已吹响。经过讨论和一些筛选,中兽药成了比较合适的替代抗生素的药品。从政策层面来讲,禁止抗生素方面的政策和相关法规在最近出台,这是禁抗在我国的落地,也是开始,最终将传导到基层一线的每个相关角落。早在年出台的《中兽药、天然药物预混剂通则技术要求(草案)征求意见稿》,推动了中兽药作为药物添加剂的注册使用。目前,许多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已将中兽药作为预防、治疗疾病及促进动物生长的重点使用对象。从药品层面来讲,中兽药是中药的一种,目前市场对中兽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一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如黄芩、黄连、鱼腥草、穿心莲等;二是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中药,主要为消食健脾类,如山楂、麦芽、陈皮等,以及与之配方的补中益气类,如白术、甘草、黄精等;三是具有驱虫作用的中药,如使君子、贯众、槟榔等。可以看出来,对于目前种类繁多的禽畜疾病,中兽药目前的品类是难以应对的。另外,还有中兽药是否可以长期使用,也有待于实践来验证。相对化学药剂而言,中药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药的产地、采集方法、药材部位、加工方式、炮制方法、使用剂量、配伍方式不同等都会影响中药的效果。同时,中药制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原料发霉同样困扰着行业发展。中药性味不同,长期连续使用偏性中药可能会造成动物机体的改变。例如长期使用寒凉药物(清热),会造成机体阳气不足,出现水泻、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等阳虚症状;大剂量使用热性药物,会造成饮水增加、内脏出血等阴虚症状。不同的中药对畜禽采食量也有影响,寒凉类的会降低采食量,温补健脾的能提升采食量。偏性较弱的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使用期限可以较长。偏性较强的中药不能长期使用,连用不宜超过7天。清热类药物能够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连续使用不宜超过5天。以上所有这些中药的局限性都值得行业人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jg/63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