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解读之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知母的功效

本品质润,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上行清肺以泻肺火、润肺燥、除烦止嗽,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入于中可清胃火、除烦渴,治消渴病;下行能泻相火、滋肾燥,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

知母的作用

1.清热泻火:用于热病高热烦渴,常辅佐石膏同用。

2.润肺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常与贝母同用。

3.滋阴退蒸:用于慢性病阴亏火旺、骨蒸潮热及热病后期阴虚低热,常与黄柏相须为用。

4.生津止渴:用于胃热口渴,多与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应用。

5.泻肺滋肾:治阴虚火盛、骨蒸劳热、盗汗、心烦、咳血等证,多与黄柏同用,如知柏地黄丸。

知母的配伍

1.配贝母:知母苦寒,质软性润,上清肺经,下泻肾火,兼清胃热;贝母苦寒,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二者俗称“二母”,配伍应用,可育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水亏火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用之为宜。一般多用川贝母。

2.配黄柏: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人肾,滋阴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入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合用,可增强其清泄相火、退热除蒸之效。《本草纲目》日:“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

3.配草果:知母性寒,能泻阳明独胜之热;草果辛温,燥脾祛湿,芳香辟秽。二药合用,寒热并施,能调理脾胃,清热透邪。

4.配石膏:生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浊,其性走而不守,善清胃家实热,为邪热进入阳明气分之要药,偏于清;知母苦寒质润多液,偏于滋。二者合用,一清一滋,有清热保津之效。

5.配栀子:栀子善能泻火清热除烦;知母苦寒而不燥,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二药配用,清热除烦,治心肺俱热、烦躁口渴、舌赤不眠。故云“知母得山栀则降火。”

6.配百合: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二药配伍,一润一清,宁心安神,清热润肺。

7.配麦门冬:二药均为泻肺火、滋润肺阴之品。知母且能滋肾阴,泻胃热,麦门冬兼可养胃阴,相须为用,滋阴清热效力更强,常用于肺热伤津、燥咳痰少或无痰者。

知母药用禁忌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联系我们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parentsbook.com/syjg/15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